文/輔大生命力新聞記者劉瑋婷 on 十一月 24, 2009
前言:
闊伯是甲仙鄉的農友,莫拉克災前就開始進行有機栽培,目前也是高雄微風市集的農友之一。以下文章由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採訪,記錄甲仙地區農損災況與復耕情形,以及農友對於災難的想法。
闊伯
目前居住在甲仙市場附近的闊伯,原本住在小林村錦地巷,莫拉克帶來的土石流,以小林村8鄰為起點,帶走許多人的家、親人,留下許多傷痛。
莫拉克登陸前,甲仙地區就已下起大雨,風勢也不斷增強,經歷過卡玫基風災的闊伯,禮拜四下午為了看氣象而下山,氣象說禮拜五才會登陸,南部應該只有降雨,頂多800毫釐,他想到山上為了方便排水所埋設的水管需要收起來,還需要以人工堆作排水溝幫助排水,且哥哥與嫂嫂都還在山上,8號凌晨看完氣象,闊伯獨自上山,卻沒想到接下來的雨勢讓他困在山上五天。
這次溪床會這麼嚴重,是因為樹倒了太多 阻塞住所有排水
莫拉克登陸前,闊伯就上山時,沿路竹子、樹就已經倒了,竹林、樹木、車輛,在風雨中搖搖晃晃,闊伯心想,如果不趕緊上山把排水做好,把器具放到高處,可能會被雨水沖走,原以為提前準備可以避免損失,但狂風挾帶著驚人的雨量,依然捲走了闊伯的農具。
問闊伯,為什麼這次的災害會這麼嚴重,闊伯說:「這次溪床會這麼嚴重,是因為樹倒了太多 阻塞住所有排水」,
他提到,一般都認為種樹會保護水土,但並不全然是這樣,當樹葉大、樹叢大時,就會形成「樹大招風」的情況,連帶影響到樹根的穩固,樹根跟著搖晃之後,樹根與土地之間就會產生空隙,讓水也就順著這個空隙進入土壤,豐沛的水量進入土壤,卻沒有得到良好的疏通後,鬆動的樹根,加上竹林都是以「樹叢」的方式生長,狂風一吹,整片樹林也就順勢倒下。
靠溪邊就往溪床倒,土石再掩蓋上去,一層層覆蓋後,堵住了所有排水的可能。當全部都堵住,周圍的土方無法支撐壓力,水流就像刀一樣開始切割土方,土方全部被割開後,壓力與雨量都加速、加重土石像下流動的力道,「就像一個人在奔跑時被推了一把,再強壯的人都會被推倒」。
當時的雨量驚人,山崩塌下來,土石流推得出去(向外推)的推出去,推不出去的就被掩蓋掉。闊伯說,小林村就是這樣的情況,「水刀」就這樣從旁邊土方較少的地方開始切割,再把土石、水流、樹木全部往下推,才會在一夕之間被土石流淹沒,原本到有個山崙跟彎道才會到小林村,這次大水過後,全部都不見了,連耕地也看不見,現在看小林村內的土方高度跟水流過的高度,足可以想像當時的雨量跟土石量有多大。
而這些土方,要怎麼處理?下面拿掉了,但上面的還是會繼續被帶下來,不拿,溪床一直變高,也不是方法。
被土石掩埋的家園
土石流過後,水,在土地上割下一道深深的溝痕
大北勢溪的溪源頭有三處,兩條有攔砂壩工程,另一條沒有攔砂壩工程,這條河流的位置就在闊伯原先住的錦地巷27號前,水災過後,溪床變寬,石壁面也清晰可見,向下切割的高度高於一層樓,高度的落差讓溪床兩邊變得更危險。
闊伯向岳父買的地,原本要用來蓋民宿,也都整理好了,卡玫基風災帶來八尺高的土方,這次莫拉克帶來的土石流也在這塊地上堆積了一丈的高度,兩百多萬在兩場大水中化為烏有,闊伯笑著說,他已經放棄這個計畫了。
卡玫基颱風與莫拉克在甲仙造成的影響,闊伯說:「地在崩是很可怕的」,去年卡玫基風災,甲仙災情也很嚴重,短時間內雨量大,溪床被掏空,整個變成是「虛地」,這次八八水災,不但雨量大,連續下了五天五夜都沒有停雨、風也沒停,加速溪床被掏空的時間以及深度,在卡玫基就已「受傷」的河床在莫拉克之後的成了「重傷」。
真的是有夠可憐的,那個溪床邊的全部都被掩蓋掉了
談到山上的農損,闊伯說,自己的作物除了高麗菜全部被颱風帶走之外,其他的損害狀況都還好,比起山下的損害,山上的農損算是輕微的,「真的是有夠可憐的,那個溪床邊的全部都被掩蓋掉了」。如果要恢復耕作,必須還要再找怪手來,將木頭、石塊全部清走。
溪床兩邊的農損才是最嚴重的,溪邊的樹與石頭全被土石流捲出去,原本在溪床上的大石塊全被土石流帶走,「就是這樣情況才會這麼嚴重」,闊伯用台語說著。上噸的石塊在水中載浮載沉,足以想像水流力道,所以才會有大石塊沖進民宅,然而,莫拉克過後,要怎麼把石頭清出來就是大問題了。
就跟人一樣適材適用,樹就可以說是「適地適用」
山已經動了,下一次是哪一條山脈會再有變化,沒有人能預知,闊伯說,這將影響世世代代的子孫,即便是造林,也比不上原有的山林。政府的施政跟當地人的思考是不一樣的,當地造林的人最清楚當地狀況,原本的山林無法保護,卻改種政府規劃的樹木,樹木生長的速度遠不及砍伐的速度。
「人家他就土生土長,你就把他砍掉,再種你選擇的樹木,這樣跟得上嗎?來得及嗎?」,原生的樹木「土生土長」,不怕被藤蔓纏繞或被綠草覆蓋,這是因為植物已經適應這環境,就跟人一樣適材適用,樹就可以說是「適地適用」。
如果災區全面封鎖禁止耕種,對當地人的生計也會造成莫大的衝擊,「如果是耕種造成災害,那當然要禁止,但如果是可以耕種的,為什麼要禁止?要考慮的生活的問題啊!」闊伯認為,政府如果沒有實際了解狀況,就為政策擬定方向,對當地人的生活、環境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。
幾代人都在這裡,靠山生活
現在在甲仙地區所說的「私有地」,闊伯說,幾乎都是日據時代開放的,從他的父親開始,甚至更早,幾代人都在這裡,靠山生活。
現在在甲仙當地看到的種竹子或是較為平坦的地方,在20年前都是種植芋頭與樹薯,現在樹薯沒了,多種植竹子,成為竹園,年輕人則往外尋求更好的發展,人口流失到現在剩下六七千人。
闊伯以前住的錦地巷有20幾戶,現在剩下7戶,像他一樣繼續住在這裡的居民,耕地都靠近林班,過去原始林的樹木被砍掉之後,都必須要再植樹造林,包商標下造林、育林工程,再由闊伯他們去做實際的勞動工作,現在在這裡工作的,都是原本在林班工作的人。
日治時代曾開放一部分林地作為耕地,闊伯說,這稱為二林地或二農地,可種番薯、蔬菜。但國民黨政府接手後就沒有開放,並規定必須種竹子,若整片種菜就不能夠向政府承租,而這也影響到受災後農損補助的問題。
私有地一分地的農損補助都有五六千塊,林班地卻因為是「國有地」所以不在補助範圍內,且單位面積內,必須要種植一定面積的竹子才能被核准,對向政府承租林班地的人很不公平。
台灣近年來將竹筷子、紙張產業外移,竹子也因為這個產業逐漸沒落而蕭條,政府也不注重發展,於是開始出現荒廢的跡象,這些荒廢的竹林愈長愈大,愈茂密,當風雨加大時,潛在的危險也提高許多。
而在生活上,當地人生活困難,人口外移,或者部分在當地發展觀光,靠外來客的帶來成為收入來源,莫拉克過後,當地已經看不見過去的觀光盛況,闊伯說:「如果都是靠自己的收入,那還好,但如果是貸款作生意的,小孩還在念書,那負擔更大,可能光是生活就有問題。」
如果有筍子的疏通和出路,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災害
在筍價低迷的情況下,竹林較遠的就漸漸無人採收、管理,全部都留在山上,就會長得很密集,颱風一來,風無法穿過,就會整片將竹林吹倒,「如果有筍子的疏通,出路其實也不會有這樣的災害」,颱風前的產量與大概只剩下一成以下,小林村獻肚山上有一千公頃的竹林都不見,未來也都沒辦法再去收成。
對於台灣的農業,闊伯認為,若全部仰賴國外進口,當國內生產全部停止時,「頭殼丟愛由在人剁啊啦(頭隨便人砍,指任人宰割)」
關於未來,「大家都唉唉叫」,私人耕地要恢復耕作可能會比較快一點,但對於整個甲仙恢復原先的觀光景況,闊伯說:「不知道三年能不能恢復」。
莫拉克災後,甲仙街道蕭條
(以上文章轉載自莫拉克88news.org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